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认为,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同时,会议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提出明确要求。围绕市场关注的房地产等问题,会议强调,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4月政治局会议肯定了宏观经济开局的较好表现,指出要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重视宏观政策的靠前发力及有效落实,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得到巩固和增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01
靠前发力,有效落实
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
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5.3%,不仅好于市场普遍预期,而且也分别高于去年全年5.2%的实际增速和今年‘5.0%’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这背后是年初以来外需回暖,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持续修复等综合因素作用,稳住了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不过,会议再次指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尽管一季度经济表现超预期,但主要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宏观政策需要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为此,本次会议指出,政策上要“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提到,本次会议中的“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意味着仍将继续保持甚至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直至经济发展步入正轨,实现内生性增长。他谈到,受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内部风险挑战等因素影响,经济恢复节奏上可能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要防止因一季度经济数据“开门红”而出现政策转向,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02
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
围绕货币政策,本次会议提出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谈到“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对此,明明认为,这表明了降成本和支持实体经济仍然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而降息和降准等总量工具是潜在的政策储备工具。
在此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也曾表示,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在王青看来,政治局会议直接提及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尽管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偏强,但后期政策仍有充足的空间。会议提到了“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等压力,且当前物价仍处于低位运行,可能会观察市场情况后政策灵活调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预计,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将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力。“预计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激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适度上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在结构上加强‘精准滴灌’。”他谈到,这些政策将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
董希淼补充,下一步政策还将聚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的支持服务,以更大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为宏观经济恢复回升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结合对于财政政策的积极表述,后续货币财政协同发力的可能性较高。”明明表示,总体而言,3月以来人民银行MLF多维持净回笼。不过,4月30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规模大幅增加,叠加政治局会议对于货币政策操作的积极表述,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的确定性较高。
03
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
本次会议重申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方向,明确“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
业内分析,为扩大有效投资,国债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将发力显效。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有关部门将推动去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持续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调整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券撬动作用。
罗志恒谈到,当前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发力,靠前发力,避免前紧后松可能引发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政策要取得好的效果,力度和时机节奏都需要考虑。”他认为,当前,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加快发行有利于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
04
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
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对于各界都高度关注的房地产,会议指出,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过去两年来,全国多地密集出台楼市新政,通过取消限购、放宽落户限制、推出“以旧换新”等举措,激发潜在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优化增量”方面,主要是指下一步增量住房要采取“市场+保障”双轨模式,逐步提高保障房供给比例,这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核心;与此同时,新建住房品质要适应市场需求,体现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发展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也是本次会议强调的重点。对此,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要把保交房和保主体结合起来。”他解释,“保交楼”是托底房地产业的基础,是一个较为实际的抓手,如果没有做到“保交楼”,大家的信心就会不稳。
罗志恒也提到,保障期房按时交付,不仅直接关系到购房人的合法权益,也是阻断“居民购房信心不足—房企销售回款下降—期房烂尾”传染链条的重要一环。“要满足房地产融资的合理需求,对于行业问题引发的房企现金流问题予以适当救助支持,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此外,对于不合规以及自身冒进经营导致的问题根据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理,尽量减少房地产企业出险对需求的冲击。”他谈到,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应合力做好保交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