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次增发的10000亿元国债,将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01
此次增发的影响
一、稳定经济
增加国债发行量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增加国债发行规模可以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有助于增强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另外,通过增加债券发行来引导社会资金,可以提高社会融资成本,积极推动金融去杠杆化。这样做有助于调节市场流动性,避免过度紧缩的情况发生,减轻金融体系风险,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稳定市场预期
增加国债发行还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国债具有较高的信用评级和相对稳定的回报,在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
增加国债发行可以提供更多低风险投资选择,吸引资金流入债券市场,从而稳定市场情绪,遏制恶化的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中央财政此次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并加大杠杆力度,彰显了中央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决心。
考虑到债券发行和投放需要时间,预计2023年四季度和全年的GDP增速分别上调至5.6%和5.3%,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在8%以上,并预计政策效果更多体现在2024年。
四季度财政政策加码,有望稳定四季度乃至明年的经济增长和各方主体的预期,进一步稳定经济可望可期。
三、风险防范
增加国债发行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国债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加国债发行,可以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深度,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此外,债务融资的方式相对稳定,相比于股权融资和短期融资,债务融资更容易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通过增发国债,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避免金融体系出现严重的风险传染,从而保护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一、提振股市情绪
此次1万亿国债的增发以及23年来首次的年内预算调整显示了财政积极发力的信号。
预计这将对未来四季度和明年的GDP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并有利于提振整体股市情绪。
根据历史经验,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长期建设国债所带动的杠杆乘数比一般地方政府专项债要高许多。
根据事后统计,总值为1.13万亿的长期建设国债共拉动了约5万亿的GDP增量,乘数大约在5倍左右。具体效果还取决于此次国债的项目规模和是否用于项目资本金。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次赤字率的上调反映出上层的态度。自1998年至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史上仅有三次在年内追加财政赤字,用于稳定特殊时期的经济增速。而这次增发国债则是时隔23年来的首次。
二、带动基建
落实到投资层面,万亿国债增发后,将主要用于灾后重建、防洪治理等8个重点方面,预计对基建及相关板块有所带动。
预计2023年四季度和全年的GDP增速分别上调至5.6%和5.3%,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在8%以上
此外,长城证券研报指出,当下国有企业的发展正对地方财政愈发重要。在我国当前的债务周期中,土地出让金收入持续下滑且未来的增量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势必要寻找一个能够起到新的支撑作用的资金来源。
03
总结评价
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将对未来四季度和明年的GDP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一举措体现出政府稳定经济、保障金融风险安全的决心,是中央财政向市场释放的重要信号
保持经济稳定和发展依然是政府工作的核心,这次国债增发只是开始,未来肯定也会有更多利好措施发布,政策实际效用与市场走向让我们且走且看。